English  |  中文

联系我们

礼品店

评论文章

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评论文章 > 评论 >

“简”与“动感美”的结合

2016-10-14 15:20:25来源:作者:郎绍君

    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坛可以说是名家辈出、精彩纷呈,已形成一个蔚为壮观、百花齐放的多元格局。许多当代画家站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中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,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,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取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位,贾浩义便是其中的一位。
 
    从整体来看,贾浩义的绘画风格比较强悍,远而视之有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,震撼人心。从细节来看,大体上有两个人比较显著的特点:首先是“简笔”式的绘画效果,即将整个所描绘的物象——人或动物加以简化,只是在外部轮廓上有一种“形似”。其他所有的部分加以适当的取舍、简化或夸张性的“放大”,在追求物体“形似”的同时,更追求一种“神韵”,在笔墨之中有一种别具一格的味道。
 
    然而这种追求“简笔”意蕴而形成的笔墨技法,并不能将其归为传统意义上的“抽象”。因为他的“简”有生活中各种物象的原型,脱胎于生活而高于生活,是对物象高度写实的简化或“夸张性”的处理,进而形成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“意象”般的视觉效果。因此,他的人、马虽然已经过高度的简化,但仍然还有一种“真”的感觉内蕴其中。单纯就这点而言,我们也不能将其画作归于抽象绘画。“真”的感觉中蕴含“具象”的意味,是“具象”基础上的变异;而抽象,则一直是与具象相对应的,它有自身的含义,已完全脱离了“像”的内涵。但是,这个“真”和写实绘画中的那个“真”还有些细微的差别,它省略了对物象形态或某一细节的具体描绘,保留了基本的形态,形成了犹如皮影般的“剪影”般的视觉效果,又如一潭“映像”。正因为他保留了这种“真”的感觉,才能使我们在欣赏其作品时,能够象欣赏具象作品一样“看”得进去,又不至于如“抽象”晦涩难懂。他不同于从变形到抽象的画家,也没脱离“以形写神”的传统理论框架,也许这与他原先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。
 
    贾浩义早期曾画过连环画,由于连环画“小”和“群像”式的效果,是他形成了高度概括物体形态和观察细致入微的造型能力。这是因为人物形象的“小”即尺幅的小,使你不能一一去刻画人物形象的各个部位,但与此同时“群像”——多种人物形象的聚集,又不能“雷同”、“千人一面”,只能从局部,从某个细节或人物典型特点入手加以细致的表现。所以这一“小”、一“群”之间,造就了贾浩义在“简”与“繁”之间游刃有余的良好的造型能力。但就近几年的作品来看,他显然已摆脱了这一影响,大尺幅性的作品,人、物局部的放大,都是对原先所形成的“连环画习惯”的否定,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,而相对与同时代连环画出身的其他画家想脱而脱不出的境遇而言,贾浩义无疑走得比较远,他的经验也堪可借鉴。
 
    其次,贾浩义作品的另一显著特点是,他的画显现出一种强烈的动势,有一种很强的动态,是动感与力感的完美结合,而这种动感与力感就是通过笔墨的运用而得以实现的,即焦墨、黑墨和颜色的结合。在贾浩义的作品中,虽然少了些墨韵的干湿浓淡变化,但多了些阳刚与豪劲,或许这与他精神性的追求——力量和气势的美学目标以及内心的自我表现颇有关。笔墨的力度加上动态的那种势突出他的作品的强悍与强烈,而这种力量感的美就构成了他的作品的独特特点,使其他画家很难重复或接近于他的风格,这或许是贾浩义的魅力所在。
 
    贾浩义正处在创作的旺盛期,在当代中国水墨的人物画坛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。但是艺术总是在不断发展,人也需要不断的自我鞭策,疾驰而进,因此,他也需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作品,清楚、观察、衡量自我的理性与智慧。贾浩义的画没有走到抽象,他的简笔之中还存在很大的探索和挖掘空间;但是简到一定程度,难免就会在大尺幅作品中出现“缺陷”或“漏洞”。因此,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,需要注意不要太简,而是要让形象更加具体,回到有一定具体形象的描绘之中;解决了这个问题,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或许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,我们拭目以待。